您现在的位置:侨声中学校园网 >> 教育科研>> 精选论文>> 正文内容

2011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大纲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9日 点击数: 字体:

一、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和《2011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思想性: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宣传和贯彻党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反映学科的德育功能。  

2.基础性:反映基础教育的要求,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关注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思考、分析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试题设计必须与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一定的区分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阅读量、思考量和答题量适中。  

4.人文性: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在考试内容选择、试题形式设计和答题要求确定上,既体现学科特点,反映社会热点,又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5.导向性: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理念,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适当探索开放性与探究性,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三、考试目标与要求  

据水平考试的要求和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目标和特点,思想政治学科基础会考以课程标准规定的核心知识测试和基本能力考核为主,重视知识获得的方法、过程,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考试目标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再认或再现所学的时事知识和《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模块的主干知识;能使用学科术语回答问题,条理清楚,表述准确。  

2.联系时事和生活实际,理解《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模块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对相关社会现象和生活问题进行观察和认识、分析和说明、评价和探究,并作出正确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  

4.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中体现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考试内容  

考试范围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及年度《时事》。具体内容如下:  

(一)必修1:经济生活  

11 了解商品及其基本属性;  

12 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  

13 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信用工具;  

14 了解外汇与汇率;  

15 认同正确的金钱观;  

21 理解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   

22 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23 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  

31 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32 了解消费的主要类型和结构;  

33 了解几种主要的消费心理;  

34 认同正确的消费观;  

41 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42 明确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43 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  

44 认识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51 了解企业的含义、公司的含义及基本形式;  

52 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53 认同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54 学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61 了解几种主要的投资方式及其特点;  

62 尝试制订投资方案;  

71 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  

72 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和途径,理解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81 了解财政、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  

82 了解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及其种类;  

83 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84 理解财政的巨大作用;  

85 了解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86 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含义;  

87 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增强纳税人意识;  

91 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  

92 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  

93 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  

94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95 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及手段;  

101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认同科学发展观;  

102 理解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111 了解经济全球化含义、表现及其影响;  

112 了解世贸组织及其基本原则和作用;  

113 分析我国应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14 理解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  

(二)必修2:政治生活  

11 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2 了解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3 懂得公民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14 学会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21 比较不同的选举方式,树立依法行使选举权的正确态度;  

22 理解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23 了解基层民主自治的途径和方式;  

24 懂得民主监督的方式,明确参与民主监督的意义,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  

31 分析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感受我国政府的作用;  

32 理解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33 了解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与方式;  

41 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42 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和主要途径;  

43 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树立权威;  

51 了解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52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53 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61 懂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62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63 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64 理解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71 明确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学会在生活中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72 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73 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优越性;  

74 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81 了解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  

82 懂得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  

83 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与作用;  

84 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85 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91 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92了解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93 分析当前国际竞争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94 阐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95 说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三)必修3:文化生活  

11 了解文化的含义、形式;  

12 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1 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其特点;  

22 理解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23 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文化竞争力;  

31 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作用、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32 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促进文化交流的意义;  

41 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征;  

42 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  

43 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44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51 懂得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52 领会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  

53 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  

61 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和包容性;  

71 懂得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72 认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73 懂得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81 了解大众文化的含义;  

82 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文化现象,自觉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  

91 了解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  

92 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93 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  

94 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95 理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01 了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102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03 理解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四)必修4:生活与哲学  

11 了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2 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1 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22 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23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  

31 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41 懂得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42 懂得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43 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51 理解意识的基本内涵;  

52 懂得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53 理解意识的作用;  

54 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61 了解实践及其基本特点;  

62 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3 懂得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  

64 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71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72 掌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73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81 理解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82 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83 掌握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91 了解矛盾及其两种基本属性;  

92 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93 学会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认识方法分析事物;  

101 理解辩证的否定观;  

102 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103 明确创新的社会作用;  

104 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11 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12 了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13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同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121 了解价值观,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22 掌握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要求;  

123 明确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与途径。  

(五)时事政治  

1.当年度国内外重大时事(含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相关内容)。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纯时事知识考试的知识范围,20111月份考试为20101月至201012月重大时事,以《时事》高中版2009-2010年度4-6期和2010-2011年度1-3期为依据;20116月份考试为20105月至20114月重大时事,以20102011学年《时事》高中版(2010-2011学年度1-6期)为依据。同时,加强时事与课内知识相结合,考核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五、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开卷笔试,考生可携带教科书和《时事》进入考场供答题时参考。  

2. 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六、试卷结构  

1.题型分值比例:  

选择题约60%;非选择题约40%  

2.内容比例:  

必修1:《经济生活》约占25%  

必修2:《政治生活》约占25%  

必修3:《文化生活》约占15%  

必修4:《生活与哲学》约占20%  

《时事》约占15%  

3.试题难易比例:  

试题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以容易题为主,三者比例约为81:1。容易题(难度值p0.8以上)约占80%,中难题(难度值p0.8—0.6)约占10%,稍难题(难度值p0.6—0.4)约占10%。全卷难度值控制在0.8—0.85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