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侨声中学校园网 >> 侨声德育>> 家长学校>> 正文内容

孩子还敢跟你发脾气?!不要急,这是好事 | 伴读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8日 点击数: 字体:

本文转自2019-12-13  中国教育报



图片



有妈妈说,自己孩子的脾气太大,总是在自己面前发脾气。


但是到了爸爸面前就乖乖的,是不是自己对孩子太好了?

 

可仔细一想,孩子发脾气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很多时候是大人造成的。


比如本来答应他饭后去广场玩,可临时有事,只能推迟。失望的孩子就红着眼睛哭着要去,最后还是爸爸出面“镇压”才了事。


看着默默抽泣着的孩子,觉得他很委屈。

 

一个正常的孩子,总是会有情绪的。

他们有快乐,也会有不满、委屈、痛苦。


他们会跟自己的家人发泄出来。

那是因为这是自己的家人,才能放心地宣泄情绪。



图片



情绪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最关键的时期就是幼儿阶段。

 

发展心理学认为:情绪表达的规则其实有点像语言的应用规则:儿童必须要学习并运用它们,才能够与人相处并获得他人的认同。

 

这种学习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很多。

在婴儿期,7个月大的孩子就会有丰富的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孩子一般无法掩饰自己的真实感受。

所以会表现得更加暴躁,看上去不可思议。

 

我们觉得很简单的一件事,在他们看来却无法接受。

比如收到一件令人失望的礼物,大人一般会默不作声地收了。

但是孩子却会嘟着嘴拒绝,甚至会哭闹一番。

 

大人就不解:有礼物已经不错了,为什么要这样呢?是不是太惯着他了。

 

其实孩子会觉得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儿子每次去填色的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而当我说要他去选一本故事书来讲,也会说“我想看哪本就看哪本。”

 

小小的孩子,有大大的自尊,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越来越强。

 

所以有时候,你会看到一些孩子因为穿哪一双鞋子而发脾气。

明明是大热天,孩子非要穿厚厚的毛毛虫鞋子出门。

而且有时一双鞋子穿几个星期都不换。

 

父母往往是束手无策。

有什么办法?很多时候真的没有办法,只能交给时间。

 

当我们说“孩子,你慢慢来”的时候,要真心实意。

因为孩子会跟你说“妈妈,等等我”,这是孩子的心声。



图片



在情绪的冲突中,我们都知道一个巴掌打不响。

孩子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发脾气。

一般都有其因果。

 

我大概总结了有这几种:

你不懂我,我很生气

你控制我,我不高兴

我心情不好,就是想发发脾气

 

大致的原因都在父母身上,

父母如同导火索,引起孩子的情绪反应。

 

多点理解包容,多点尊重,你自己会平和一些,孩子也受益。

而接纳孩子的消极情绪,更需要父母的耐心和大气,

体现着父母的层次和修养。

 

孩子笑了,我们笑着;

孩子哭着,我们陪着。

谁都不会笑着过一生,

学会面对并且控制消极情绪更重要。

 

而且跟男孩比起来,女孩更愿意遵循一些规则,比如在学校的时候表现得乖巧一点,更能获得老师的表扬,她们更能明白大人认可的行为是什么样的,并且努力去做,得到认可。

 

而男孩却往往表现得不解人意,在情绪的表达上更是直接冲动。

所以家有男孩,父母在情绪引导上要花费更多的心思,更需要耐心。 



图片



孩子总发脾气,跟你的情绪息息相关。


因为情绪会传染,当一个孩子总是处在一个充满消极情绪的家庭环境中,不管这种情绪是不是针对他,孩子都会表现出很多难以调节的消极情绪。

 

在一个家庭里,比如妈妈长期跟孩子相处,那么在母子互动中,妈妈的情绪更加积极一些,表达出快乐、平静的情绪多于负面消极的情绪,这样的孩子更能控制自己的失望和其他的消极情绪。

 

因为孩子看到母亲的积极乐观,也会受到这些情绪的熏染。

去外边如果跟一个小伙伴起了冲突,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得更加随和,没有攻击性。

也容易获得其他孩子的接纳,能更快地融入集体当中。

 

父母要努力帮助孩子认识并且理解情绪。

有一个关键词叫共情,这是一种受用一生的情绪管理工具。

有这种能力的人,往往情商更高。

 

共情是指体验到与他人相同的情感的能力。

这是一种比较高层次的能力,一般要大一点的孩子才能熟练使用。

可在孩子4-5岁的时候就开始发展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常常跟孩子进行情绪体验的交流,帮助孩子理解情绪,发展共情能力。

 

心理学家发现,那些在六七岁的时候能较好地处理情绪的孩子,往往在早期的时候常常与父母进行过情绪讨论。

 

这样的讨论可能在孩子刚好发脾气的时候,或者发完脾气之后。

也可能是父母自己刚刚发了脾气或者跟人争吵了之后。

  

要注意,这个情,在理的前面。不要总是讲道理,而是多用点心思在“情”上。

 

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再慢慢地帮助孩子认识情绪,去理解他人的情绪,最后让孩子发展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当然,很多时候,你用暴力打得孩子服服帖帖,转身孩子就原谅了你。

可千万不要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是爱孩子,就能肆意妄为。

以爱之名,毁掉的孩子不计其数。

有时,孩子的躯体没有受伤,但是心理上的创伤却悄无声息。

 

小小的孩子总是会很快地原谅犯错的父母。

可我们作为成人,却要不断反省自己才行。

这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修行。




鱼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后奶爸,童书编辑,阅读推广人。公众号:养育男孩(ID:breedboy) (一个最有爱的公众号,面向家长群体,每天原创分享亲子养育常识、亲子阅读推广、家庭关系建造知识,已出版新书《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养》

责任编辑 | 杜润楠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