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侨声中学校园网 >> 教务管理>> 图书专栏>> 读书活动>> 正文内容

张爱玲作品中的『颜色』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体:

    张爱玲是一个才女,其作品中颜色的运用正如她的形象,在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像一抹如血的残阳,冷寂而又绚烂,凄幽而又张扬。
  “靡丽笙大约是不知道客厅里有人,脸上湿漉漉地还挂着泪珠儿,赤褐色的头发乱蓬蓬地披在腮颊上。身上穿着一件半旧的雪青绉纱挖领短衫,象牙白山东绸裙。”(《沉香屑第二炉香》)
  “阳台上有两个人站着说话,只见一个女的背向着他们,披着一头漆黑的长发,直垂到脚跟上,脚踝上套着赤金扭麻花镯子,光着脚,底下看不仔细是否汲着拖鞋,上面微微露出一截印度式桃红皱搁窄脚裤。”(《倾城之恋》)
  “望过去最触目的便是码头上围列着的巨型广告牌,红的、桔红的、粉红的,倒映在绿油油的海水里,一条条,一抹抹刺激性的犯冲的色素,窜上落下,在水底下厮杀得异常热闹。”(《倾城之恋》)
  充溢着张爱玲作品的这些亮丽色彩让许多读者着迷。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苏青这样赞颂过她:“我读张爱玲的作品,觉得自有一种魅力,非急切地想吞读下去不可。读下去就像听凄幽的音乐……她的比喻是聪明巧妙的……她的鲜明色彩,又如一幅图画,对于颜色的渲染,就连最好的图画也赶不上……而张女士真可以说是一个仙才了。”张爱玲作品中颜色的运用的确是别具一格,她与其他作家运用颜色的风格截然不同,琼瑶也善用色彩,但她常用的色彩是淡紫、淡蓝、粉红,白色也是纱白,总给人一种轻盈、飘逸、朦胧、诗意的感觉。而张爱玲常用“赤褐色”“雪青”“绿油油”“漆黑”等颜色,这些颜色绝对没有一丝艨胧和飘逸,纯纯的色调,毫不含糊,而且这些颜色深沉而酽实,仿佛是张爱玲蘸着接近饱和的画笔一次又一次涂抹她的作品,涂了待干,干了再涂,一遍又一遍,直到那些颜色发亮发冷为止,红必是如血的残阳,绿必是如幽冷的深潭,而金一定是在黑乎乎的角落里散发出的沉重光芒。
  张爱玲为何偏爱这些别人不敢用的色调呢?这与她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张爱玲是贵族的后裔,她的祖父张佩伦是李鸿章的女婿,张爱玲父亲身上有着典型的遗少作风,染有弄花捧月的旧习气,性情暴戾乖张。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足清末南京黄军门的女儿,她深受过西方文化的熏陶,清丽而又孤傲。这样两个性格矛盾人物的结合给了张爱玲与众不同的基因,赋予了张爱玲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命运。封建官僚家庭充满陈腐之气,阴暗潮湿,而权贵和金钱又簇拥出凝重的亮丽来。现代西方生活颓废糜烂、玩世不恭,同时又浪漫诗意、新颖大胆,这又成就了张爱玲精细考究的审美格调。张爱玲用色之纯是贵族血统酽实的纯,她用色之亮是中西合璧闪耀出的光泽,这种纯实的亮色在陈腐的环境中散发出阴湿的冷意,给人一种逼仄压抑之感。
  张爱玲用色华美、醇厚、凝重,这与张爱玲自小接受古典文学熏陶分不开。张爱玲在一种书香与旧僚气并融的环境中成长,如鱼得水般发挥了她善悟的特性,汲取了她成就自己的富足养分。她三岁便会背唐诗,步履尚在蹒跚中使站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吟诵“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她七岁便会写小说,十几岁看《红楼梦》《西游记》。古典文化的渊博、深沉、浩瀚给了张爱玲厚实的底蕴。如果说权利和金钱簇拥出来的亮丽是凝重的亮丽,那这种凝重也只是地位、威严、身价的凝重,而张爱玲从古典文化长河中汲股的却是底蕴的凝重,人格的凝重,
  张爱玲用的颜色五彩缤纷,华丽深邃,还时时透出一股寒意甚浓的冷气,它不同于初秋落叶轻舞的微凉,而是隆冬腊月孤风横扫过枯枝的生冷。这与张爱玲对待她作晶中人物的态度有着极大的关系。作为作家,张爱玲一直用深邃的冷跟旁观世事,不投入任何的情感。这种冷静客观近似乎冷漠的态度,给她的作品蒙上了深沉的孤独、清醒的失落和无奈的没落。因此,再亮丽的色彩也必然散发出沉重的叹息,让读者爱惧交加。
  张爱玲娴熟地运用着美术领域难以调和的色调,如一抹如血残阳,折射着她与众不同的才女神韵,更折射出她光彩夺日的艺术人生。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
上一篇:推 荐 书 目[ 03-21 ]
下一篇:中青在线图书频道[ 03-14 ]